市人社局积极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栏目:人才引进 人气:0 发布日期:2024-07-26 来源:网络
(市人社局积极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截至7月20日,我市人社部门通过“企业引才进高校”专项招聘活动,带领市区的规上企业赴武汉高校开展专项招聘,达成就业意向126人。
上半年,我市人社部门充分利用“民营企业服务周”“服务企业直通车”“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企业引才进高校”等6场次活动,组织企业进高校开展“点对点”专场引才招聘,帮助参会企业招聘1328人。
柔性引才,组织专家对接。组织承办桂裕鹏、丁涛、吴德胜、朱顺利、蒋明等“千百人计划”专家六批次到黄冈考察项目及对接合作。科峰传动设备公司与丁涛专家引荐的一家德国公司合作,帮助打开了欧洲市场。
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和研究生到企业挂职实习。在安排实习岗位时,尽量将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实训,目前已引导1902名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为解决企业技术发展难题和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问题,在全市征集了企业挂职实习岗位126个,已有17名重点高校研究生报名到企业挂职实习。
继续加大为企业人才评价服务力度。从2017年开始,企业人才申报中级职称,不需要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不作论文要求,降低了申报门槛。上半年组织2场针对民营企业的专项职称评审,有500余人取得中级职称资格。协助科峰传动及鸣利来冶金机械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帮助企业搭建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
积极引导企业招才留才,引导企业通过营造环境、提高待遇、提高上升空间等手段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占巍蔡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广东省启动“珠江人才计划” 政策助力人才引进项目发展
- 2022年深圳各类人才引进政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引进政策、证书申请条件等知识汇总
- 2022年深圳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
- 深圳人才补贴最新政策、深圳人才引进购房和生活补贴标准
- 深圳人才引进政策,你了解多少?
- 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附:深圳人才引进申报系统)
- 2022年深圳大学长江学者人才引进计划
- 深圳市新人才引进业务申报系统
- 人才引进居住证和居住证的区别是什么
- 罗湖区人才引进补贴2022(申请流程+条件+申报查询系统)
- 深圳收缩,北上广却放宽人才引进政策!
- 深圳市入户新政20222:在职人才引进单位申办指南(流程+材料)
- 深圳市人才引进指导中心
- 四川省巴中市2022年公开引进人才公告
- 深圳龙岗区哪里可以申请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
- 积分入深户有什么条件人才引进秒批指标卡
- 2022年直接落户深圳_2022年度单位申办在职人才引进业务指南
- 完整提炼深圳人才引进落户测评
- 2022年深圳人才引进调干和落户
- 落户深圳深圳吗,深圳入户条件2022新规定积分
- 详细深圳2022积分入户
- 积分入户深圳市申请网站_市、区人力资源部门联系方式(积分入户)发布时间:2022-01-14 08:46:45
- 2022年深圳市积分落户为什么需要三个月
- 2022深圳核准入户需要的材料,积分入户条件
- 我们帮你实现梦想2019年深圳积分入户
- 我想积分入户深圳 积分够 非农户 ,请问你们的收费如何?谢谢
- 2012年深圳市积分入户职业资格证书类统考工种
- 2022深圳纯积分入户,落户深圳的条件2022
- 落户的积分:2022深圳积分入户体检合格标准
- 明年过半深户人口享家庭医生服务
- 2022年深圳人才引进落户体检高血压怎么办
- 深圳人才引进住房的“破圈”之路!
- 2021年深圳入户政策解读
- 积分入户深圳要多少分入深户规定条件
- 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 大热咨询:积分入户需要多少钱(2022更新成功)(今日/对比)
- 深圳市积分入户计算方法,深圳有公寓能落户吗
- 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新规
- 深圳积分入学令非深户家长更满意(图)
- 年薪最高70万元!上海面向全球发布5157个博士后岗位
- 2021留学生落户上海新政策!申请条件和社保缴纳时间要求
- 厦门落户放开,几个重要观点
- 去外省市工作,上海的社保要怎么办?官方解答来了
- 特殊人才引进!李佳琦落户上海,此前已豪购1.3亿豪宅
- 小县城大手笔引进名校硕博,一二线城市不再是人才蓄水池?
- 经验分享,上海居住证积分申请注意事项
- 高考失利怎么办?是选择复读还是专升本?
- 杨超越落户上海,人才引进要少些高门槛,多些市场化、多元化
- 2022养老金上调确定:60、65、70可享受高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