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深圳校区如何办学?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科研经费破2亿……
栏目:人才引进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12-23 来源:网络
(中大深圳校区如何办学?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科研经费破2亿……)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
实习生夏嘉欣通讯员漆小萍孙琛
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首批5个学院师生已于24日、25日进驻。据悉,共2346名大二到大四学生从广州大学城搬迁至深圳校区,分别来自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山大学将办学范围从广州、珠海扩展到深圳,“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是学校面向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四为服务”的新体现,是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动力。
首批师生进驻
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智慧教学环境
中山大学教务部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陈六平介绍,学校按照“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百年校园”的思路为深圳校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条件保障。
在办学空间上,课堂教学空间、实验教学空间、学生实习实践空间均大幅提高;在设备配置上,为学校高标准、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必要基础支撑,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阅览室将构建教学、阅读功能区,多门类书籍实现学科交叉,将书库和阅读区融为一体,致力于打造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何文平说,馆内目前藏书30万册,均为今年购置的新书籍,明年正式交付使用时藏书将达到150-200万册。
在阶梯教室,则配备有双高清投影机、可升降式讲台、辅助电视等。其中,智慧互联黑板可将板书投屏到投影幕上,并进行数字化存储。
目前,深圳校区一期西园生活区建设有学生宿舍7栋,包括4人间的本科生宿舍、2人间的硕士生宿舍、单人间的博士生宿舍及临时教师公寓和招待所,宿舍均配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
每层宿舍楼均设置了一个公共活动区域供学生交流活动,并配置有直饮水设备,学校将对水质进行持续监测,保障水质安全。
此外,校区还建有社康站,面向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障、健康筛查、预防保健等功能,把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等优质的医疗服务辐射到深圳校区。
深圳校区饭堂分为三层,每层可容纳千名学生同时就餐,实现空调全覆盖。记者在现场留意到,粤川湘江浙菜系一应俱全,适应各地师生的饮食偏好,同时设置了不同价位的套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蒋沛武同学表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新校区,让同学们心旷神怡,增添了集体归属感,也有助于潜心钻研、刻苦奋进。
吴波鸿同学对高耸的宿舍楼、光鲜亮丽的食堂、丰盛的餐食、指挥有序的工作人员点赞连连,“我相信,深圳校区会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奇迹的校区”。
输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持深圳建设发展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成立40周年,其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引进。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不负众望,为深圳输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技术科技成果、高水平研发机构,从而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筑牢人才和创新厚势,更好地参与和支持深圳的建设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大深圳校区将于8月31日正式上课,共开设课程247门,618门次,充分保障5个学院各类课程顺利开课,2020级军事课按照本科教学计划要求进行。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五个融合”“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实现校区间教学管理同质化,教学质量标准相统一,教学服务无差别。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中山大学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吸引了全球近3000名青年学者参加。截止2020年6月23日,深圳校区共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现已到岗471人。
此外,深圳校区科研活力被迅速激发。2017年以来,深圳校区科研经费总量已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9年到账科研经费已突破2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及经费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各学科领军人才获得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计划,科研实力明显提升。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仕勇指出,搬迁深圳校区标志着学院的发展进入新里程,学院在办学空间、师资力量、教研经费三个方面将得到大幅提高。
航空航天学院党总支书记温光浩告诉记者,学院迎来崭新发展机遇,将为国家、广东和深圳航空航天产业的加速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输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设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基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以医科和新工科为办学特色,实现市校良好互动
高校要取得突破发展,需与地方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打开双赢的局面,中大与深圳正代表两股强强联合的力量。罗俊校长认为,“深圳校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项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支撑,市校双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深圳校区主要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办学特色,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
深圳校区现已设立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还将建设文理医工等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力。
校园超市
中大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指出,深圳校区建设,既有利于发挥中大医科力量雄厚的优势,推动医药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更好助力深圳弥补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短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体系的优势,破解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工科发展瓶颈”问题,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与深圳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据了解,深圳作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集聚发展,已在多个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凸显现代生物产业和数字产业优势。
中大农学院院长谭金芳表示,深圳校区农学院将通过校内学科交叉融合、校地资源互补共赢,推动学科与深圳现代农业产业和生物技术发展融合,围绕服务“三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两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技术重大突破,成为创新高地深圳的未来农业“硅谷”。
此外,中大深圳校区配套建设了中小幼学校和附属医院,将综合发力,努力为提升深圳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吴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广东省启动“珠江人才计划” 政策助力人才引进项目发展
- 2022年深圳各类人才引进政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引进政策、证书申请条件等知识汇总
- 2022年深圳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
- 深圳人才补贴最新政策、深圳人才引进购房和生活补贴标准
- 深圳人才引进政策,你了解多少?
- 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附:深圳人才引进申报系统)
- 2022年深圳大学长江学者人才引进计划
- 深圳市新人才引进业务申报系统
- 人才引进居住证和居住证的区别是什么
- 人才引进了落户深圳的,可以直接摇号,还是要交上几个月社保?
- 2020年人才引进落户深圳政策秒批入户是调干吗
- 深圳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发放需要金融社保卡吗
- 2020年深圳落户人才引进宝安区补贴详情
- 深圳人才引进取得突破性增长 户籍医疗改革持续发力
- 深圳人才引进单位立户什么条件 如何进行立户申请
- 深圳人才引进入户流程多久
- 深圳户口办理条件流程深户人才引进申请流程
- 小孩户口一起迁入深圳有什么好处高层次人才引进
- 2022年深圳人才引进申报系统填写规则
- 落户深圳深圳吗,深圳入户条件2022新规定积分
- 详细深圳2022积分入户
- 积分入户深圳市申请网站_市、区人力资源部门联系方式(积分入户)发布时间:2022-01-14 08:46:45
- 2022年深圳市积分落户为什么需要三个月
- 2022深圳核准入户需要的材料,积分入户条件
- 我们帮你实现梦想2019年深圳积分入户
- 我想积分入户深圳 积分够 非农户 ,请问你们的收费如何?谢谢
- 2012年深圳市积分入户职业资格证书类统考工种
- 2022深圳纯积分入户,落户深圳的条件2022
- 落户的积分:2022深圳积分入户体检合格标准
- 杭州人才引进落户政策2022,社保要缴纳多久?
- 深圳积分入户2021对年龄有什么要求?
- 2019入户深圳预测积分小小的指点让您受用
- 为什么需要转深户,给你十个落户深圳的理由
- 深圳积分入户优惠政策有哪些?加分项目值得关注
- 积分入户深圳怎么申请,入深户要多少分
- 宝安区关于2022年5月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拟发放名单的公示
- 查询入户积分深圳(深圳入户积分查询官网)
- 2022年深圳入户积分新政策下该如何计算分数呢?
- 深圳宝安非深户有房上学积分算法
- 陕西高校留学生“花式”迎接中国年
- 急了!临港加入抢人大战!1年社保人才即可临港买房
- 上海动迁款分割最新案例:离婚后空挂户口的不是同住人
- 外地人如何在苏州落户?
- 硕博士生挤进县城:工资3000元不算低到可怕,有留学生创业挣12万
- 上海试点居住证“即审即批”!可线上即时办理,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 留学回国如何进行学历认证?附中国最认可的英国大学名单
- 留学生落户上海丨社区公共户办理指南
- 佛山入户新政策,入户佛山的方式和条件
- 英国留学生办理人员回国证明需要哪些材料及注意哪些事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