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还是“铜三铁四”?深度分析2022海归回国就业形势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13 来源:网络
(“金三银四”还是“铜三铁四”?深度分析2022海归回国就业形势)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针对2021年海归大数据分析的报告显示,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显著增强,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而留学生需要面对的是:1000万应届毕业生+百万考研失利党+百万考编落选者。
与之相对的是企业招聘者观望的态度,最先宣布春招启动的公司字节,释放岗位数量较去年减少1000,只有6000+。竞争人数不断上涨,岗位需求却不增反降,留学人数激增,近几年疫情也导致回国就业的留学生大有人在,如何利用留学生身份从中脱颖而出呢?
首先国内市场对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接受度不能忽视
1、留学生身份并不太“值钱”
出国留学往往意味着高昂的学费与生活费,高付出催生了期望得到高回报的心态。《2022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在-这一区间占比最高,但实际情况是,海归的光环并没能带来预期的收入,一些留学生的薪资水平甚至不及国内同学历学生。《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接近四成海归的实际年薪不足10万元。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企业愿意提供海归优先的职位数持续减少,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25.4%、-23.5%、-0.4%。
2、企业对留学生并不“友好”
歧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了解和信任。
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海归数量急剧增加,很多学生留学是为了躲避高考、借出国“镀金”,并没有学到真枪实料,导致人才质量方面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大众对海归群体的印象和期待下降。
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留学生缺乏了解。中外教育制度存在差异,一些企业因为不了解,会对学生大学的经历产生质疑(比如会质疑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社会活动上,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而其实,实践是很多国际名校的重要教学方式。
此外,一些名字很“野鸡”的名牌大学也往往会对不了解的面试官产生误导...
毕业于澳洲麦考瑞大学的cherry对此深有体会,19年本科毕业,本打算在悉尼找份当地的工作,结果校招和社招都不给留学生机会,只有华人公司向他递来了橄榄枝,但是薪资待遇方面惨不忍睹,实习期不给工资,甚至要求强行加班,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回国就业,放低了自己的要求。但是没想到却被“三面三拒”,三家公司拒绝他的理由基本都是觉得他毕业的大学没听说过,不认可她的学历,但其实麦考瑞大学是澳洲知名大学,这种“名校”留学生回国却被质疑的例子太多了,真是满满辛酸。
3、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
目前,国内的就业竞争力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需要保持自信,放低身段,切合实际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办法。
而对于企业来说,仅仅通过学历等硬性招聘标准是无法获得与企业契合的优秀人才的。
很多招聘条件无法反映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学识,一些应聘者表面迎合其喜好,并没有在学识能力上与招聘单位深度契合,这对招聘单位的长远发展不利。
现实虽然残酷,但作为在国外可以一个人处理所有事务和学业的留学生,你有能力把自己活成一支军队,就也从来不会缺少工作机会。区别在于,如何获得更好的机会。毕竟谁都不想花了这么多时间和成本读书,却只能回国找到2000底薪的工作。
一、调整心态,提前准备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即使放在现在也是正确的。如果等到真的回国的那一天再开始慢慢适应,就已经来不及了。千万别忘了,拿到毕业证后立即办理学历学位认证。
面对当下激烈的职场就业竞争和空前的压力,留学生除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外,还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对待归国生活和工作,做好自身规划。
首先,要适应国内职场的用人需求和工作节奏。留学生经过多年海外学习工作,可能对国内企业招聘职位、行业分布、工作内容和节奏等行情不甚了解。建议在毕业前做好实习和准备工作,通过招聘网站等平台提前多加了解,精准投递与面试,入职后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克服“水土不服”,顺利开展工作。
其次,要根据自身能力与需求,适当放下身段,褪去“光环”。不建议一味地追求光鲜亮丽、高薪体面的职位,有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的企业也是不错的投递选择。
二、拓宽信息渠道
1、重点关注当地的招聘类,加入求职微信群,心仪公司的任何风吹草动即时获取。
2、除了从等平台接受资讯,调研显示,人脉在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中作用凸显。数据显示,有四成中国留学生愿意通过校友的推介得到职位需求、面试经验等关键信息,占比超过就业指导中心、公司线下宣讲会等常规渠道。
三、发挥留学优势
经过海外学习与锻炼后,归国留学生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成长力、开阔的视野和格局,以及优渥的学术背景,这些也都成为毕业求职的优势,在职场上求职过程中也备受HR的关注,比如归国留学生要将自己的语言优势与专业优势有效结合,将自己在国外拓展的视野和格局应用到工作中,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自身的价值。
相较于国内毕业生,留学生存在求职窗口期较短、国内企业缺乏对外部高校了解等求职短板,就业时相对的要进行转化、减轻这部分疑虑。
四、选择合适行业
1、设置精准目标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在求职之前都应该深入地分析自我,放大优势、补齐劣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己选择合适行业,更好地去匹配目标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
2、设置精准目标还要搞清招聘市场信息。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就读于金融、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传媒、工程这几个专业的海归人才,目前面临较好的就业形势。
金融专业因其对人才需求量大、就业率高,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留学和人事招聘的热门专业。国内高科技人才稀缺,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海归人才,国内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网略通讯、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岗位有大量的需求。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整体推进,使得人工智能应用出现爆发式增长,该专业的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薪酬也相对优厚。全媒体时代下,媒介无处不在,传媒专业涉猎涵盖的岗位与内容比比皆是,其职能分布与属性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延展性,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新浪、搜狐、今日头条等各个新媒体平台都是海归毕业生的常见去向。同样对于电子工程类、计算机系统工程等领域岗位需求量非常大,该专业所涉及的行业从电机电子工程、化工到机械工程等,也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电子工程类、计算机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都是高需求专业。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落户上海的好处:同样是考复旦外地考生650分,本地考生450分
- 作为上海唯一直接落户地区,临港的娃不是读明珠,就是读建平!
- 研究生学历享有购房补助,最高补贴10万元?考研党:以后有福了
- 最新!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 研趣考研:二战生注意,关于组织关系、档案转寄、户口迁移的说明
- 重磅!上海应届硕士可直接落户!抢人大战开始了?
- 今天起,2022年嘉兴市级人才补贴接受申报 ! 新增5项用人单位补贴
- 我买不起上海的房子,上海户口还有意义吗?
- 户口的“前世今生”:61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颁布
- 这个区数一数二的好学校,只接受上海户籍,双语特色
- 说到做到,上海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 办理留服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可以不可以只申请最高学历?
- 「数读」25座城市最新落户门槛比较
- 从一线到县城,从博士到大专,“抢人大战”在抢什么?
- 学生及毕业生入户 办事指南
- 长宁区推出15条服务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大一新生入学有必要“迁户口”吗?不起眼的小问题,也藏着大学问
- 市政府成被告后,石家庄人才补贴纳入非全研究生
- 高中之外,看“高”一线!建桥融高圆你本科梦
- 非沪籍应届生应该如何落户上海?
- 落户深圳深圳吗,深圳入户条件2022新规定积分
- 详细深圳2022积分入户
- 积分入户深圳市申请网站_市、区人力资源部门联系方式(积分入户)发布时间:2022-01-14 08:46:45
- 2022年深圳市积分落户为什么需要三个月
- 2022深圳核准入户需要的材料,积分入户条件
- 我们帮你实现梦想2019年深圳积分入户
- 我想积分入户深圳 积分够 非农户 ,请问你们的收费如何?谢谢
- 2012年深圳市积分入户职业资格证书类统考工种
- 2022深圳纯积分入户,落户深圳的条件2022
- 落户的积分:2022深圳积分入户体检合格标准
- 3个深圳积分入户费用知识分享,探究解决问题的根本
- 2022年深圳市轮候积分入户
- 1万名深圳积分积分入户2022年10000名
- 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积分入户测评
- 请教万能天涯,如何通过深圳积分入户体检!
- 2019深圳积分入户你是否满足入户条件?
- 深圳人才引进业务已受理留学生落户深圳政策
- 深圳积分入户排号,深圳入户房产积分多少
- 2019深圳积分入户测评加分
- 2022入户深圳意见稿积分制落户
- 上海居住证积分对孩子上学影响有多大?你一定要知道
- 想要上海落户,这些材料建议提前准备
- 必看!低学历如何快速达到120分?上海居住证积分方案火速了解
- 推动京津冀居住证互认,天津进一步放宽居住证申请条件
- 落户上海滩全攻略
- 居住证和户口迁移证件快到期了?别急,可延期!
- 帝国理工学院硕士留学回国可以在上海落户吗?
- 上海降低新城落户门槛,超大城市为郊区“抢人”?
- 本科就能落户,还在农业大有作为,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上海吗?
- 省公安启动开具户籍类证明、5项户口迁移全国范围内“跨省通办”工作和湘粤两地新生儿入户“跨省通办”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