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扩招”,要不要去做博士后?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3-06 来源:网络
(官宣“扩招”,要不要去做博士后?)
近日,科技部发文提出要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与提出研究生扩招时的一片叫好声(主要是考研er)相比,大家对于博士后“扩招”则是看法不一。
在知乎、贴吧或是一些学术论坛上,博后劝退的回答、帖子简直不要太多,那么,国内做博后究竟有哪些“坑”?
1.博士后——尴尬的存在
在中国的大学,博士后可以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与欧美相比,我国博士后制度实行时间不长,从198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实施博士后制度开始,到现在才35年。
这也导致国内高校对于博士后的角色与身份认同还很模糊,游离在学生(主要指研究生)、教师、科学研究人员、科研和行政助理之间。学生认为博士后是老师,团队老板认为博士后是学生,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尴尬+1。
除了身份认同,工作任务划分也没有清楚的界限,除了要完成合同中已经规定好的难度系数相当大的科研任务,绝大多数时间还要为团队干活,这已经成了很多高校里“心照不宣的默契”,尴尬+2。
而且博士后本来是走向独立研究岗位的一个过渡阶段,但现在却缺少上升渠道,人才流转机制并未有效地建立起来,之后的职业道路如何进一步发展仍不明确,尴尬+。
2.少之又少的项目申请机会
大多数博士后能申请的,其实只有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类。
以浙江为例,博士后可以申请的纵向项目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其中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申请的前提是没中博士后基金;
上海的博士后情况也类似,对于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浦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项目、计划只能康康,没有申请资格。
当然,情况也在好转。对于少数人,现在还有一些博士后引进计划(针对海归博士,但要看学校排名)、派出计划(针对本土博士)、交流计划、超级博士后、博新计划等。
3.博士后不稳定性太大
《博士后:我变秃了,也变强了,却还是难以留校?》一文里提到,博士后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出站或留任都面临着巨大的考核压力,但最难的还属留校。
首先,博士后出站留高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很有可能进去时一个政策,出站时又变成另一个政策了。
其次,留校标准不明确或无法量化。招聘广告上都说优秀的有可能留校,但是怎样算优秀?有什么量化标准?有没有具体文件说怎么样才可以留校?这些都说不好。“原则上”、“优先”、“优秀的可能留校”等说法都充满了未知数,对于博士后来说属实有很多问号。
尽管关于博士后的吐槽络绎不绝,但并不影响做博后的人数持续增长,到底是什么吸引博士们纷纷往“坑”里跳呢?
1.留校机会增加
近年来,国内教职的标准水涨船高,一些985高校甚至已经把拥有博士后经历作为招聘青年教师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生物、材料、化学、物理等领域尤其如此,只有少数表现非常突出的博士才能在毕业之后直接拿到教职,博士后科研经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博士培养阶段,大部分博士都会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进一步工作的脉络,博后的时间相当于是博士的延长,没有行政和教学工作,可以专心科研,发表更多更好的文章,增加进心仪高校的筹码。
2.积累人脉资源
国内由于培养模式的原因,博士期间往往较少接触课题设计、基金申请方面的训练。而作为“青椒”进入高校的第一年,就得面对各种基金申请,甚至实验室新建等问题。
如果学术圈人脉稀薄,没有足够助力,想拿到经费就难上加难。就算拿到经费,怎么合理使用,怎么招人组建团队,怎么培养学生,都是棘手的问题。这时就显现出博士后阶段经历的重要性了。
博士后阶段一般会在课题设计、基金申请、带学生等方面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接触,可以进一步积累科研工作的经验。此外,还会有更多机会接触业内的重要人物,对于积累自己学术圈的声望和人脉都大有好处。
3.部分高校博后待遇优厚
除了刷履历攒人脉攒资源,做博后还能获得比博士期间更加丰厚的待遇。
博士后待遇过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近年来各地各单位纷纷调整政策,博士后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普涨。
不同招聘单位开出的博士后薪酬条件差异很大,部分学校给予博士后的待遇甚至超过教授,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人才补贴政策,收入可以说是非常可观了,对于正处在“无积蓄、无财产、家庭负担重”的阶段,却又想继续科研道路的博士毕业生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4.作为选择工作的缓冲期
毫无疑问,博士毕业后立即获得正式工作,是每个博士毕业生梦寐以求的。然而,在目前疫情就业难的大环境下,进站做博后倒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来,很多博士只是想着进高校,但研究做得好不一定就适合做教职,因为不一定申得好基金、带得好人、设计得好课题、讲得好报告、搞得好社交。所以博士后阶段对博士个人来说也是一个试用期,方便选择继续或者退出,节省了试错成本。
二是博士后期间可以完成很多来不及在博士结束前产出的paper,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为进入工作市场做准备。
毕竟拿着博士证书就可以很快上位的年代已经过去,未来博士后会成为很多博士毕业生的常态,科研的主力军正在实现从硕士生到博士生,再从博士生到博士后的转型,这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是一样的。
既然大势如此,认真思考博士后该不该做,该怎么做就比较重要。从人一生的总收获角度看,不要着急兑现自己有限的能力资源,多点锻炼,多提高综合实力,总归是更好的。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落户上海的好处:同样是考复旦外地考生650分,本地考生450分
- 作为上海唯一直接落户地区,临港的娃不是读明珠,就是读建平!
- 研究生学历享有购房补助,最高补贴10万元?考研党:以后有福了
- 最新!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 研趣考研:二战生注意,关于组织关系、档案转寄、户口迁移的说明
- 重磅!上海应届硕士可直接落户!抢人大战开始了?
- 今天起,2022年嘉兴市级人才补贴接受申报 ! 新增5项用人单位补贴
- 我买不起上海的房子,上海户口还有意义吗?
- 户口的“前世今生”:61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颁布
- 这个区数一数二的好学校,只接受上海户籍,双语特色
- VC开始抢化学博士,月薪8万
- “我们不缺北大研究生”,HR一句话,道出大学生就业有多现实
- “抱歉,我们不招已婚女员工”,研究生求职被拒,HR的话扎心了
- 2022年外地户口的小孩,怎么才能在上海上学?
- 香港留学生落户上海最新政策指南
- 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落户首批受理6月15日开始
- 上海,出手了!降低落户门槛
- “抢人大战”降低落户门槛 落户了人却没来?
- 上海居住证积分办理流程,按这7步骤申请,轻松拿证
- 非本市生源应届生打分落户,专利注水将取消落户资格!
- 落户深圳深圳吗,深圳入户条件2022新规定积分
- 详细深圳2022积分入户
- 积分入户深圳市申请网站_市、区人力资源部门联系方式(积分入户)发布时间:2022-01-14 08:46:45
- 2022年深圳市积分落户为什么需要三个月
- 2022深圳核准入户需要的材料,积分入户条件
- 我们帮你实现梦想2019年深圳积分入户
- 我想积分入户深圳 积分够 非农户 ,请问你们的收费如何?谢谢
- 2012年深圳市积分入户职业资格证书类统考工种
- 2022深圳纯积分入户,落户深圳的条件2022
- 落户的积分:2022深圳积分入户体检合格标准
- 深圳积分入户代办多少钱门前花开一路前行
- 入深户~人才引进
- 新生儿深圳入户流程和材料蕞全,人才引进入深户代理机构
- “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 (博士后资助项目)
- 揭示:为什么应对深圳户口积分入户交钱这么简单?
- 请注意不要错过噢深圳积分入户咨询电话
- 深圳入户积分计算方法个人申办办深户流程
- 出色人生的定义深圳积分入户计划生育证明怎么开
-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组织2019年深圳市人才引进职业技能综合水平测试的通知
- 他们为何选择落户江西?
- 无锡籍留学生 你的档案可在这里免费托管
- “研究生”和“本科”的差别,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希望你没选错
- 专属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大赛来了
- 应届生!在奉贤,这样拥有上海户口
- 军人档案《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缺失,能否补办
- 2020计划生育改革:2016年前的2胎落户上海,终于有救了?
- 超生的小孩想入户原来能提供这些材料就可以
- 上海公房动迁中单位住房补贴怎么认定?享受过算不算空挂户口?
- 杭州大专落户对楼市的影响!
- 高效引进人才,不妨充分利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