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云留学,有人三年没回国,疫情下的来华留学生怎么样了?
栏目:留学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4-15 来源:网络
(有人云留学,有人三年没回国,疫情下的来华留学生怎么样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留学生流动受到很大影响。来中国学习的国际留学生也一样。疫情前,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据统计,2018年来华留学生达49.22万名。
但疫情发生后,由于国际旅行限制,数十万来华留学生不得不改变了原有的留学模式。有人选择在海外远程线上学习,也有人坚持留在中国学习。无论以哪种方式,他们都和中国老师和同学一起,共同经历了不一样的留学生涯。
有人近三年没回国
“你好,我是来中国学习的‘云留学生’。”正在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线上留学课程的日本学生上松优大这样介绍自己。近一年半以来,他一直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学习中文和有关中国的各类知识。“上网课气氛有一点枯燥,但我还是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知识,就是不能到中国亲身感受留学生活,有些遗憾。”
上松优大的同学前田明梨则认为,线上留学还是给她带来了很大变化。上网课初期,她因为中文不是很好,不太敢在课上发言,平时和老师同学交流也都尽量发文字消息。直到去年的一天,有位同学突然用中文给她打电话,一聊就是三十分钟,她虽然有很多话想表达,但说不出来。挂上电话的一瞬间,懊恼、急切、遗憾一下子袭上心头,她发现自己的身体一时间“站不起来”,还为此大哭了一场。那之后,前田明梨戒掉了平时爱看的电视剧和广播节目,拼命学习中文,现在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和同学自在地交流了。”她开心地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留学生前田明梨(右一)和她的同学
2020年年初的寒假,不少刚在中国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外国留学生为了准备汉语水平考试而选择留校,这一留就留到了现在,一些人从2019年入学起就一直没有回过国。
刚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白俄罗斯留学生苏小小是留在中国的一员。谈到毕业时的情况,她觉得自己像是“翻过了一座大山”。学校6月举行答辩,4月、5月份是本科生写毕业论文的“冲刺阶段”,但由于防疫需要,4月底开始她就无法和导师见面,只能线上联系,甚至最后答辩也是在宿舍里进行,这让急需有人指导的她倍感压力。幸运的是,当时有硕长和学姐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清华大学白俄罗斯留学生苏小小(左一)和同学在一起。
苏小小说,面对疫情,她的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留在中国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父母也支持孩子继续在中国学习。校方也给留学生提供了很多实际帮助,比如为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助、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以及周末组织体育锻炼等,这些为他们更好适应疫情封控期间的生活带来了帮助。学校甚至还开设了虚拟旅行课程,老师通过放映幻灯片、电影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学生不能到各地旅行的遗憾。
留在中国的理由
疫情带来种种不便,离开自己的国家长时间独自在海外求学……这样的特殊经历使疫情下的留学生身上多了一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北京交通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宝丽说:“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给你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她认为,在不利的条件下,反而能够让一个人迅速成长。
对有些留学生来说,来中国留学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进步,他们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一位留学生说:“我知道我有这样的责任: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带回我的国家,教给我的国家的其他人。”在她的国家,很多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
谈到来中国留学的原因,清华大学的澳大利亚留学生贝兰(TaylahBland)表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想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任何领域有所研究和建树,就一定绕不开对中国的关注与了解。她认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不能仅凭媒体报道来认识一个国家。许多分歧都是源于对彼此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差异,只有留在中国亲身体验这些才会形成更全面客观的认知。”
清华大学的美国留学生乔伟(JoshuaKemp)表示,虽然因为疫情阻碍难以见到家人,但学校老师、同学的关心问候和帮助让他坚定了留在中国的信心.疫情期间他和同学一起组织兴趣小组和团体活动,繁忙的学习和课外活动让他无暇顾及负面情绪。说起中国的发展,他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进程和电子商务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虽然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但这些大城市所展现出的先进性能够给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模型。
清华大学美国留学生乔伟(JoshuaKemp)(左一)和同学拍毕业照
疫情终有一天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不断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政策,海外留学生来华复课事宜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在今年5月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表示,来华留学生是增进中外了解和互信的重要桥梁,也是企业走出去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表示,在疫情影响下,研判国际大形势,分阶段、分步走地帮助留学生复课复学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我国多年来持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国际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留学生目的地国。
据了解,中国政府一直与高校和相关国家外交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留学生复课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5月24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外媒提问时表示,中方重视各国在华留学生返华复课的需要,正在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同相关国家进行协商,稳妥处理外国留学生返华复课事宜。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境外人员来华的隔离政策也得到进一步放宽。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中,对入境人员管控和隔离政策由此前的“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留学生来华复课的意愿有望进一步提升。
提到对疫情后的憧憬,前田明梨说等她要先到北外看一看,再去看看同学向她提到过的中国各个地方;苏小小准备继续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并希望以后能够从事汉语教育或者中白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上松优大则说他想到中国当教师,努力减少中日间的误解,为两国友好做一点事情;贝兰说,疫情终有结束的一天,中国是一个有趣和美好的地方,希望更多有志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外国优秀青年未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
(原标题:疫情下的来华留学生:有人云留学一年半,有人三年没回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TF06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沪上这所公办中学独具国际化特色,以小语种走出高考、留学双赢路
- 100位海归留学生爆料!回国后薪水情况大公开 从1700到100w都有!
- 高校老师为自保读东南亚“水博”:硕博2年毕业,成积分落户捷径
- 档案丢失社保缴费不足致退休难 三十年前“弄潮儿”历史遗留问题怎么解决?
- 中国海归70年70人,自然科学家占比50%,每一个名字都值得铭记
- 想去新加坡留学?这所建校16年的国际学校直升优势让人眼馋
- “一年制”海外硕士不受承认?满足一定条件,可以直接在上海落户
- 85后娜娜在韩国:高考失利留学,异国恋3年,和老公买车买房
- 超80%毕业生留学世界名校,西交利物浦大学仍遇没名气的尴尬
- 2022开学季!从上海到英国9200公里全程护送小留学生顺利抵英
- 个人符合上海落户条件,却因公司资质被拒,这类公司要尽量避开!
- 海归平均薪资13719元/月,留学生就业力报告发布
- 留学归来,新加坡学历证明认证怎么办理?
- 花140万留学,回国工资4500?留学生多久才能赚回学费?
- 留学生安全提示2
- 上海社区公共户(个人户口卡)办理指南
- 留学生海归变海废?“出国花百万,国内挣4000”,网友议论纷纷
- 留学生回国就业遇“找房难”?上海这个区推新政,首批100套人才公寓已约满
- 2022年留学生如何轻松落户上海,政策详解分享给大家
- 多数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碰壁,招聘企业避之不及,外国学历或成废纸
- 落户深圳深圳吗,深圳入户条件2022新规定积分
- 详细深圳2022积分入户
- 积分入户深圳市申请网站_市、区人力资源部门联系方式(积分入户)发布时间:2022-01-14 08:46:45
- 2022年深圳市积分落户为什么需要三个月
- 2022深圳核准入户需要的材料,积分入户条件
- 我们帮你实现梦想2019年深圳积分入户
- 我想积分入户深圳 积分够 非农户 ,请问你们的收费如何?谢谢
- 2012年深圳市积分入户职业资格证书类统考工种
- 2022深圳纯积分入户,落户深圳的条件2022
- 落户的积分:2022深圳积分入户体检合格标准
- 深圳积分入户考证加分 办理材料
- 首页装修问答积分入户材料清单
- 深圳纯积分入户积分有上限吗?多少分可以入深户?
- 申报深圳积分落户时积分不足有操作的空间吗?
- 深圳人才引进落户条件2021,成为深圳人很简单!
- 最新消息:东莞将取消积分入户政策!
- 深圳积分入户培训机构指南来了!
- 2019年深圳积分入户办理谎言以及如何识别它们?
- 深圳市人才引进住房生活补贴
- 入深户积分如何计算积分落户深户
- 自考专科和自考本科能同时考取吗?
- 超大城市落户政策调整,步子应该再大一些|李铁谈城市
- 一位留学归国女孩的方舱经历:虽然承受了委屈,也会有不凡的收获
- 最高补贴租金4.5万元!长宁区为“海归”提供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
- 82年上海女博士的征婚条件到底有多苛刻?点击查看数据论证
- 北京新版积分落户政策今起发布实施 优化6项指标操作
- 点赞!成都孪生兄妹同被保送复旦大学研究生
- 硕博涌进县城人才引进计划背后:年薪30万,依然被当作“备胎”
- 2022年没有上海户口,可以在上海办理结婚登记吗?
- 本科生怎么落户厦门